道德经对我人生的启发
说起我国著名文化经典《道德经》里的句子,相信不少人都耳熟能详,最近我又一次去读它,可知道这些句子背后的含义?“道常无为,而无不为。”是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,如何解读《道德经》,与朋友进行了交流。很多人认为《道德经》代表着一种消极的思想,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对《道德经》缺乏了解。《道德经》。在我看来,作为反映老子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,道德经不仅不消极,其中的很多观点对后世都有着积极的影响。在《道德经》里,道指的就是规律。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“规律是自然的,变化的,不为人所控制的”。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“充分尊重规律,然后才是利用规律”。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。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,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,是非常有计划、有科学根据的,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。由此可见,道家学派对规律是十分尊重的,这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是很难能可贵的,这种辩证法虽然很不健全,但却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。从小的来说,对我们的生活、工作、学习具有指导意义;从大的了说,对自然、对社会、对国家的整体建设,具有非常久远的指导性。现在全球环境灾难的普遍,就是人们不注重自然规律的发展,人为地破坏环境所造成的。人生是由阴阳组成的,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注重“阳”,即总是选好的、大的,喜欢荣誉,讨厌耻辱等,这是人的本性。而从道家的理论来讲,我们要注重“阴”,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,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”我们应全面、健康、运动地看待事物。这也是道对我人生的启发的重要方面。我们一生都在矛盾中渡过的,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,有无、得失、强弱、荣辱,我经常都太过重视我所谓的“好”的一方面,而忽略了“无”、“无用”的东西,其实,虽然是“无”,但是其大有用处。从道家理论出发,人生中“苟得”与“应得”的联系与区别,启示我们对财富不要苟得,应得的部分不用刻意不惜一切地去追求,付出太多,得到太多,生活中会招来嫉恨。因此应像《道德经》中讲的那样,是故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。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品读道德经典,学习人生智慧,通过读,得以进一步了解得失、强弱、有无、进退之道,有利于领悟人生处事之道。
评论